震撼!科学家首次拍到游动的深海巨型鱿鱼!
在最近的一次远航中,研究人员在南桑威奇群岛附近600米深的海中拍到了一只30厘米长的巨型鱿鱼(也叫南极中爪鱿或大王酸浆鱿)幼体。
南极中爪鱿可生长至7米长,体重大约可达500公斤,是地球上最重的无脊椎动物。但人类对于它们的生命周期仍知之甚少。
这次远航是施密特海洋研究所与Ocean Census联合开展的一次深海探险行动。期间,远程操作潜水器正在进行深海新物种与栖息地探索任务,主要聚焦于南大西洋远南海域的海底。画面是通过“潜水直播”(divestream)实时传回的。
观看直播的人们得以见证南极中爪鱿在其深海栖息地的罕见实时影像,尽管其确切身份直到之后通过高清录像回放才被确认。
目前,像鲸鱼和海鸟这样的捕食者仍然是人类获取关于南极中爪鱿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生物不仅生活在一个广阔且黑暗的深海世界中,而且很可能也在主动回避着人类。
人类用于深海探索的大多数设备都体积庞大且噪音大,而且在拍摄生物时通常会使用强光。由于抹香鲸下潜捕食南极中爪鱿时,也会激起大量发光生物,从而产生强烈的光信号,所以南极中爪鱿普遍对光非常敏感。
在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后,如今的南极中爪鱿种群,很可能是视觉极其敏锐、对光线高度敏感的一类生物,能够在数米之外就探测到光的存在。
南极中爪鱿属于小头鱿科,目前已知有三种小头鱿科鱿鱼分布在南极海域,但通过影像资料来区分它们往往非常困难。
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拍摄到的影像中,这只幼年南极中爪鱿的中腕钩子清晰可见。同时,它与其他小头鱿科在外观上的相似之处也很明显。
随着年龄和体型的增长,巨型鱿鱼可能会逐渐失去这种透明的外观,变得与同属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截然不同。
版权声明
33新闻网转载的内容,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33新闻网不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或依赖本网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如需将本网站原创内容用于商业用或其他用途,请事先联系Channel 33新西兰中文电视台获取书面授权。联系方式:info@nzcmg.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