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新闻

首提不起火不爆炸,中国汽车电池新国标明年“上路”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标准”来了。中国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国标”)近日正式发布。此次新国标在全球首次提出,要求电池“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北京《新京报》旗下贝壳财经16日报道,具体来看,新国标的电池包或系统测试一共为17个项目,其中对“热扩散”进行了重要修订,“底部撞击”是新增项目。

“热扩散”测试考察的是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2020年版国家标准的触发方法推荐外部加热、针刺,新国标的触发方法还增加了内部加热。不仅如此,新国标还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在这项修订中,新国标首次提出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而2020年版国标的要求是电池“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

2月5日,位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图片来源:中新社)

宁德时代、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家企业均表示,电池安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电动汽车新技术逐步应用,中国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形势更新相关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国标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先进安全技术应用,支撑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便利全球范围经贸往来。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新国标对电池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国产电动汽车电池将需满足更严安全标准,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更具竞争力,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贸往来。同时,新国标也为全球动力电池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与标杆,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贸易摩擦和沟通成本,促进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贸易的便利化。

另据上海第一财经消息,新国标主要由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两大类单位起草,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极氪、小米、中国一汽、丰田中国、日产中国、小鹏、宝马、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

基于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高要求,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和钠电池将迎来利好。

近期,多家车企公布了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4月14日,长安汽车通过互动平台对外表示,公司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开发,预计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此前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宣布,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的光启电池计划在2027年面世。

跨国车企如大众、宝马等也在持续加码固态电池。2024年大众已经与美国固态电池材料商QuantumScape达成协议,计划将新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产业化。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预测,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上车,全固态电池真正达到1%市占率的规模化阶段,可能仍要等待5到10年。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33新闻网转载的内容,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33新闻网不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或依赖本网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如需将本网站原创内容用于商业用或其他用途,请事先联系Channel 33新西兰中文电视台获取书面授权。联系方式:info@nzcmg.co.nz